帳號
密碼

 加入會員  
音樂撥放中...
  許明隆 醫師
    類別名稱:登在媒體的病例資料 -> 台灣日報醫藥版週二皮膚璺到底專欄 ->

 愛貓族當心貓抓病寄給朋友

 文章出處:許明隆 醫師
常見度:  閱覽次數:7617  

2005/2/22刊載

38歲的陳小姐,進來我門診的時候,表示她的身上有會癢的小紅疹(圖一)約有4-5天了,當我要把她的衣服拉高看仔細的時候,才發覺她左腋下疼痛手臂根本抬不起來,一問才知道這腋下疼痛已經有一個多月了,給其他醫師看過,做過超音波及乳房攝影,報告是淋巴結發炎,並無惡性腫瘤的證據,因此給了口服抗發炎藥物,但疼痛依舊難耐,左臂及腋下都有紅腫(圖二)。

圖一: 陳小姐身上出現會癢的小紅疹,以為是服藥過敏的反應。



圖二 :左腋下淋巴結及左臂出現像將要化膿的膿瘍般的腫起。


診斷病名:貓抓病 (Cat scratch disease), 侷限型。
病例解析:
這是種不常見但要注意的病,原因是貓身上可能帶有的翰斯勒巴東氏菌(Bartonella henselae) 因抓搔,舔舐感染人引起。因不久前我才因兒科照會病人,診斷一例小孩的貓抓病,因此直接就想到這個可能,一問之下,果然陳小姐愛貓,不久前抱回家養的貓生了五隻小貓,照顧當中,左手腕有個小疹(圖三),有被貓舔舐過的印象。由於醫師多半沒有經驗過此病,因此常延遲診斷,故病人常經歷其自然病程—局部淋巴結腫痛數週至一個多月以上,其間併發燒及其他皮膚疹的現象。病人會到我門診來看其實是因皮膚癢疹來看,但其實這個病的皮膚疹並無診斷性,反倒局部淋巴結發炎腫痛讓我想到這個病。其實診斷這個病只要有經驗過,加上問出接觸貓的病史就很容易的。本病的致病菌可能來自貓蚤帶的菌造成貓的菌血症時傳染給人的。而野貓身上帶菌的貓蚤可能是主要的傳染媒介。本病有時會因病人免疫力不足而有全身及內臟侵犯型,較少見。

圖三: 陳小姐左手手腕上一個不起眼的小疹,曾被貓舔舐過。


診斷重點: 單側疼痛性淋巴結(尤其腋下),嚴重時會化膿排出,有貓抓搔或舔舐病史,並可找到原始傷口於淋巴結同側肢體。另外病人可併有發燒,及非特異性的皮疹。由於該菌培養困難,要在實驗室證實,可用聚合脢連鎖反應,把特定DNA放大出定序,與網路上的菌種比對得到證實,本例就是這樣證實的。

預防及治療:本病的預防在減少野貓及貓蚤的接觸,陳小姐就是因抱野貓回家當寵物因而感染。類似的這種經過媒介傳染的人畜共通疾病如恙蟲病,鉤端螺旋體病,都是寵物族,或與動物接觸時要提高警覺,注意衛生才能減少的。本病屬自限性,會自己痊癒,但需時數個月甚至半年以上。治療上,給予抗生素的效果上有爭議性,不過陳小姐在我給予藥物後,皮疹立刻消失不癢,一個月後,腋下已經不痛而淋巴結逐漸消退,但仍有硬結未消。

治療金句:流浪貓要抱回家養,衛生要注意,貓的有關疾病有貓抓病,貓咬病,及犬小芽胞菌引起的黴菌感染,都是愛貓族要小心的。


寄給朋友
   
首頁   |  強力搜尋   |  皮膚病教學   |  病例探討   |  專欄文章   |  線上會診   |  留言版   |  關於我們   |  網站導覽   |  聯絡我們
本站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不能取代醫師及醫療專業人員之當面評估或治療
          瀏覽人次:
Designed By 愛拓科技 ITAK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