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類別名稱:總列表 -> 提醒一般民眾需要知道的醫學常識 ->
|
|
醫學的用語是很嚴密的,引用不完整就容易誤導。 | 寄給朋友 |
文章出處:許明隆 醫師 | 常見度: 閱覽次數:4848 | | |
醫學上的用語是很嚴密的,但一到記者會公布時,就會由於非醫療專業背景記者的簡化引用(想提昇趣味性,可讀性,因果關係等),造成民眾的誤導。
例如 一個產品宣稱治療香港腳非常有效的,它原始的完整研究標題是這樣的, 新藥膏每天兩次,使用一週與另外一種藥膏連續用四週,在指縫型香港腳的療效比較。 八週後的追蹤結果顯示,的確新藥膏的療效與舊藥膏可以達到相同甚至更好的療效。這樣的研究報告指出新藥膏可在極短的時間達到一樣甚至更好的效果。但是請注意標題所講的是指縫型香港腳,這種香港腳是屬於較輕微的香港腳。並不涵蓋所有的香港腳。其實很多人的香港腳是屬於厚皮型(角化型)香港腳,這個藥並不適用的(按照我的經驗來講,香港腳厚皮型的可能要佔到一半以上,而陳年香港腳的病人多以厚皮型為主)。但是這樣的報導只要是上了媒體,原來的研究標題中指縫型這三個字就會被省略,而記者的用語就會是,香港腳的新救星,或最有效的香港腳的抗黴藥等等。因為指縫型這三個字,大家不熟習,很容易忽略,而大家的的期待都是新藥能解決他的陳年老病,重點都只會在有沒有效,因此在大眾的期待下,這個藥就變成炒熱的話題。其實很多人的期待還是要落空的。
因此醫學的用語,引用不完整就是誤導,而這個誤導常是因聽的人概念不足,引用不全及加上一般人心理的期待造成的。
或許你要問說,為什麼研究不做那麼多人的難治厚皮香港腳的問題,而去做這些芝麻蒜皮的研究,那我告訴你吧--因為外用藥的穿透力的問題在厚皮型香港腳目前根本沒解,(除非考慮口服),而要研究出有差異的結果,只好從較簡單的指縫型香港腳來著手,結果真的的確有差別,只要藥物穿透力不是問題,新藥治療香港腳療程真的可以縮短,但這是許多期待治癒他陳年香港腳的人的問題嗎?---才不是啊!----或者我們只能說那是很多人的期待,可是並不是這個研究能幫忙解決的啊---
這現象就是,醫學上的一點結果加上眾人的期待及記者不完整的引用,造成的誤導。要怪誰呢?
|
寄給朋友 |
|
 |
|